巨星傳奇入局機器人賽道 “前瞻布局”還是“蹭熱點”?
7月30日,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巨星傳奇”)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星創(chuàng)藝(昆山)文娛有限公司與知名機器人公司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,將首先在具有陪伴功能與社交屬性的四足機器狗/機器人開發(fā)及商業(yè)化(包括但不限于演藝領域等)開展合作,打造具有較強IP屬性的消費級機器人產品。
公告顯示,合作范圍不僅限于巨星傳奇旗下藝人資源,更延伸至廣泛的藝人IP。雙方共同合作,用IP賦能智能機器人并進行產品開發(fā)及商業(yè)化。
“合作并非簡單的IP授權或外觀復制,IP的核心價值在于傳遞情感共鳴,此次合作正是基于將IP的情感輻射力注入機器人交互系統(tǒng)!本扌莻髌嫦嚓P負責人回應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戰(zhàn)略品牌專家、晶捷品牌咨詢創(chuàng)始人陳晶晶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AI大模型與機器人融合正成為智能硬件的新風口,政策支持和市場預期推動資金加速涌入。隨著人口結構變化,情感經濟占比將有所增長,面向家庭、兒童、老人和粉絲等C端市場的情感陪護型機器人,有望成為智能終端的新藍海。
對此,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巨星傳奇豐富的IP資源面臨增長瓶頸,此次開拓潛力巨大的機器人市場,不乏是其尋求多元化發(fā)展和新增長點的戰(zhàn)略嘗試。不過,巨星傳奇過往聚焦IP運營與新零售,在AI機器人技術領域并無根基,此時宣布合作難免讓人覺得是借力當下熱門的機器人概念,有“蹭熱點”的嫌疑。
記者了解到,巨星傳奇將負責合作產品核心的IP規(guī)劃、設計、AI交互,并將主導全球化營銷策略等;機器人公司將負責合作產品的技術、硬件研發(fā)及生產、相關應用程式的研發(fā)等。雙方將共同負責產品的推廣與渠道銷售。
除了作為產品來銷售,巨星傳奇還將挖掘智能機器人在演唱會、表演秀等場景的商業(yè)化價值。巨星傳奇將負責相關演藝活動的策劃、編導及落地執(zhí)行,將機器人表演作為創(chuàng)新單元系統(tǒng)性植入演唱會、綜藝、直播等場景,以此深度滲透并強化其明星IP矩陣。
值得注意的是,7月25日,巨星傳奇發(fā)布的配售公告顯示,其擬配售3752.45萬股股份,占擴大后股本約4.18%,配售價每股9.13港元,所得款項總額約3.426億港元。
在扣除發(fā)行費用后,巨星傳奇所得款項凈額約3.24億港元,其中約38.2%用于擴展零售渠道網(wǎng)絡(包括自動販賣機及智能機械設備);約12.4%用于開發(fā)IP實體店(包括周同學實體店及與其他頭部IP合作商店);約18.5%用作IP投流費用;約6.8%用于投資將來合作的文娛體育設施;約14.1%用于IP展覽。記者了解到,擴展智能機械設備零售渠道網(wǎng)絡一項,涵蓋了此次合作的機器人產品。
針對具體合作模式、產品落地時間及投資回報周期等問題,截至記者發(fā)稿,巨星傳奇方面仍未給出回應。
當前,人形機器人仍未突破大規(guī)模商業(yè)化落地的瓶頸,從“表演型”向“實用型”的轉型仍處探索階段。正如自動駕駛向“城市道路”逐步推進,機器人商業(yè)化也需跨越技術、成本、用戶習慣等多重門檻,大規(guī)模普及仍需時間。
在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看來,消費級機器人賽道雖被政策與資本熱捧,但技術門檻高、用戶需求模糊仍是行業(yè)共性難題。若產品缺乏持續(xù)互動價值,極易淪為沖動消費后的閑置品,同時技術短板暴露可能反噬品牌信任。
有業(yè)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,若巨星傳奇無法在短期內推出具備“強互動性+內容迭代能力”的爆款產品,此次合作很可能淪為“概念包裝”,既無法突破機器人賽道的技術壁壘,也難以緩解其IP業(yè)務的增長焦慮。這場跨界究竟是“前瞻布局”還是“蹭熱點”,有待產品落地后,由市場投票。
0人